报纸必须坚定不移地向社会主流人群靠拢

发布时间:2015-9-16 7:54:47   点击数:
今年4月借改扩版契机,又开辟《建平出击》、《袁毅说书》、《人物新闻》等专版与专栏

从此,武汉晚报创立特色品牌的势头一发不可收这一年相继推出了《胡俊视点》、《春歌访谈》、《寻找》、《百姓问政》、《自力说天》、《九头鸟》、《新闻148》、《一周文化时评》、《田巧萍导医》、《找工作》、《陈开开讲》等15个专栏在此基础上,2003年又新增《当家经验谈》、《娅娅看片》、《晓星荐碟》、《黄峰淘房》、《老马提醒》、《李青说情》等9个专栏

传统的气象新闻,无非是风雨、雷电、阴晴之类的信息通报2002年4月,武汉晚报给擅长写气象新闻的青年记者陈自力开了个《自力说天》专栏,还依托其形象,设计了一个“一身长衫一把摇扇”的漫画风格的栏标,并在考评计分上武汉晚报电子版在线予以倾斜陈自力从与气象相关联的医疗、保险、电力、服装、饮食、旅游等行业入手,对气象新闻进行拓展,行文追求生动形象该专栏创办至今,几乎天天发稿陈自力几成读者眼中的气象专家,有些企业组织大型活动前,都要打电话来请他拿主意今年改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报社又为《自力说天》增设了《周末气象》专版

武汉晚报力推的特色专栏专版均打上了个人的风格标识,人格魅力贯穿其中《胡俊视点》在舆论监督中力倡的理性与平衡观点,《春歌访谈》凸显的人文色彩与对历史的追问,《扶助行动》呼唤的社会道德良知与人文关怀,《九头鸟》的市井与汉味,《自力说天》的形象生动,《寻找》的煸情与执著,《陈开开讲》的轻松与幽默等……为报纸应对同质化竞武汉晚报广告部争锻造了难以模仿的利器

(责任编辑:刘海梅)

《胡俊视点》开办于2002年7月,由长于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名记者胡俊担纲主持,“做有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成为这一专栏的主张该专栏先后推出了“南湖花园因铁道阻隔十万人绕道走”、“汉口火车站周边的黑汽车站秩序混乱”、“家族企业30万留不住总经理”等报道,其质疑的精神、平衡的意识、理性的干预、强力的发言,引起社会关注,被读者称为“武汉地区的焦点访谈”当年,该专栏有4件作品获全国晚报新闻奖和湖北新闻奖

双赢之二:树立个性标杆 锻造阳光团队

以个性记者(编辑)为主打的特色专栏专版,形成武汉晚报“众星捧月”的独特景观,此举不仅在武汉地区独树一帜,在国内纸媒中也十分罕见

武汉晚报发行部主任范洪涛说武汉晚报招聘,哪个专栏有活动,报纸就卖到活动现场发行部把个性品牌嫁接到卖报中,《阳光行动》应运而生在双休日里组织学生售卖,将报款捐给困难学生通过一年多的推进,参与者从原来的中小学生扩大到大学生,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都成立了阳光行动活动站,大学生读晚报、卖晚报成为高校一景

新一轮发展契机已在眼前,武汉晚报正脚踏实地完善和推进“双品牌”战略,努力提升武汉晚报品牌形象,实现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齐头并进,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武汉晚报正以一颗年轻的心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武汉晚报阳光团队的形象已力透纸背,走向社会

反击:壮士断臂绝地逢生

晚报人用自己的努力回答了外界“如何实现1+1>2”这个问武汉晚报电子版官网题两报46万读者大汇合,引来众多新读者加盟,报纸规模转眼间壮大到66万两报读者大汇聚,不仅吸引更多的社会主流读者加入忠诚读者群,提高了报纸的社会影响力,而且活力迸发的年轻优势读者群以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推动《武汉晚报》不断变脸,贴近市场,不断年轻,贴近主流人群

变小众化的新闻为大众化,让专业报道可读、可用,武汉晚报开辟了《娅娅看片》、《晓星荐碟》、《袁毅说书》等专栏,使文娱记者何娅、刘晓星,副刊编辑袁毅从幕后走向台前,以个性化形象与读者对话,看片、赏碟、说书,把影介、碟市、书评做活

一张报纸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它对目标受众的影响力异化创新,凸现个性,创制“撒手锏”,增强核心竞争力,是提升报纸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双赢武汉晚报广告价格表:构筑壁垒 砺炼人才

吊车斗车砸进教室

今年9月,作为武汉晚报复刊2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20多位名记者、名主持人走进校园巡回“高校行”,首次在公众前集体亮相,一时间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学生们把他们视作明星与偶像,与他们合影,请他们签名

武汉晚报“双品牌”战略的探索引起传媒界的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赵振宇教授评价,如何让优秀记者成为报纸的品牌,让优秀记者脱颖而出并保持长久的新闻生命力,武汉晚报探索了一条栏目树人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是对记者阅历的尊重,是对记者个性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才评价机制的一种突破湖北大学教授洪威雷认为,在纸质新闻传媒竞争中,武汉晚报将栏目与记者耦合,走出了一条良性互动的新路今武汉晚报电子版年9月1日,中国晚报协会年会在长春召开,武汉晚报的“双品牌”战略受到与会者的关注

每日新闻排行榜10条

精彩推荐:

记者李红鹰热心快肠,行侠仗义,很有读者缘2002年初,武汉晚报为她量身定做了《寻找》专栏,意在帮读者寻找离散的亲人,寻找失落的情感,寻找人生的寄托,寻找维系人物命运的信物这一创意在湖北媒体中独一无二几年来,该专栏先后发表“寻找”稿件280余篇,85%的寻找者因此圆了梦,百余封感谢信和锦旗表达了读者的谢意,不少外省市的媒体也主动与该专栏联手跨区域寻找甚至有人戏语,“要找人不用登寻人启事,就找武汉晚报”

e-mail: 新闻线索:

武汉晚报在做出两报合一重大调整决策时,可谓上上下下都面临着重重压力潘堂林回忆道:“现在想武汉晚报2015招聘来还很后怕,当时有几个核心问题都非常棘手大报型态改成小报型态行不行?两报合一会不会一加一大于二?人员如何整合?原有的订户会不会买账……但这些问题大不过晚报的财政危机如果继续投资快报,这种同质化的竞争不仅难以拓宽市场,还会拖垮整个晚报”

互联网搜索

从变身到强身 武汉晚报个性化发展之路

随着《自力说天》、《找工作》、《田巧萍导医》、《老马提醒》等一批专栏的推出,以往为新闻界不屑的服务性新闻变得抢手起来,并成为武汉晚报的一大特色,承载着武汉晚报“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诺言而一批普通的战线记者也借此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权威发言人,提升了报社的人才水准

据武汉晚报编务部主任谢麦祥介绍,为主持人度身订制个性专栏,构今日武汉晚报阅读筑起竞争的“技术壁垒”,占领报业竞争的制高点,这个思路是随着专栏专版群的孵出而渐渐清晰直到2004年,武汉晚报才正式将之命名为“双品牌”战略,即依靠名记者的影响力把专栏专版做大做强,依靠个性化的专栏专版构筑名记者的发展平台,使名记者与特色专栏专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通过持之以恒的差异竞争树立品牌,武汉晚报希冀以此走上品牌取胜的通天大道

四川凉山发生泥石流

专栏以服务为依托,服务靠活动推进两年多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协助下,《扶助行动》组织了“春蕾女儿童班”、“利废助学”、“百家企业爱心筑长城”、“带一个孩子出山来”、“三次为贫困大学生交学费”、“为孤儿捐口粮”等一系列扶助活动,迄今为止,共募集善款970余万元,扶助武汉晚报官网社会弱势困难群体2.3万人,成为武汉地区最有影响的爱心专栏武汉晚报广告部主任毛家明说,前年冬天一空调厂家斥资50万元,用来买断《扶助行动》的一个爱心栏目“今年冬天不再冷”,支持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活动今年,又有不少企业商谈独家买断武汉晚报一些品牌栏目,甚至请名记者名主持人作品牌形象大使

应对:张扬个性 多树品牌

人民网搜索

是什么秘诀让先吃“螃蟹”的武汉晚报能够一路登攀?记者在采访中探知,从武汉晚报与今日快报两报合一,到实施为张扬年轻记者、编辑个性开创的“双品牌”战略,其实质是一次由 “变身”运动到“强身”运动,使这张焕发青春的报纸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挑战:生死变革前所未有

“不讨论,不摇摆,埋头做”,武汉晚报在武汉晚报广告部电话探索双品牌战略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双品牌”战略已为报社带来了构筑新闻技术壁垒与砺炼办报人才的双赢效应名记者名编辑的影响力随之扩大,他们的名字让武汉市民耳熟能详同时,通过培植个性小品牌,烘托起了报纸大品牌的形象

网友热评排行榜10条

扩充、壮大特色专栏,形成自家的独特品牌,被武汉晚报视作发展的重要之措2002年,武汉晚报启动酝酿多年的爱心工程,开辟慈善专栏《扶助行动》,成为继范春歌工作室后开辟的第一个个性化新专栏,由被读者称作“慈善记者”的喻敏担任主持人当年4月27日,喻敏为一名因家庭困难即将辍学的学生发出了第一份爱心邀约,立即就有读者来电表示捐今天武汉晚报电子版出30元给孩子上学

任何破釜沉舟的抉择通常都不是一时的冲动或毫无理性的豪气,而是经过了缜密的思索、周密的安排后作出的前瞻性规划

另一个服务性专栏《找工作》,从2002年11月20日面世至今,主持人雷雨积极与省市劳动、人事部门沟通,共举办了12场各类大型招聘会,提供各类岗位信息近14万个,共吸引了35万名求职者参会,有6万人直接从招聘会上获得了新岗位,树立了报纸良好的社会形象

-->

两报合一,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后,武汉晚报决策人认识到:两报合并不是目的,持续做强报纸才是真正的追求,仅靠吃“两报合一”的造势饭,不会长久报纸必须坚定不移地向社会主流人群靠拢,加快年轻化的步伐,而报纸的年轻化,不仅需要办报理念的改变,更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来挑起武汉晚报广告收入改变报纸面貌的大梁

武汉晚报在全国报纸都在争办子报的热潮之中,采用反弹琵琶的决策,走出一条“联合做强”的发展之路两张报纸原有的订户送同一份报纸,发行量“一夜长大”,刷新武汉晚报创刊40年、复刊18年发行纪录,最高日发行量超过90万份,日均发行66万份,特别是报摊零售攀升了10倍,广告收入比原两张报纸的总和还多出50%当年即扭亏2000万元,并创造利润1000万元

改版第一天,报社负责人接到一位汽车工业大学老教授的电话,电话中语气强硬,从报纸型态到报纸内容都提出反对意见负责人回答:“看10天以后再沟通,如果还不满意就全额退订”10天以后,报社主动打电话给这位老教授,老人说:“我们开过家庭会议了,全家人都支持晚报的改版,特别是我儿子,每次看报纸都夸晚武汉晚报电子版下载报改得好”

2004年11月03日14:46

-->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武汉晚报实施“双品牌”战略收到超过预期的效果,报纸的阅读功能、说话功能、服务功能和公益功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向阅读要注意力,向说话要影响力,向服务要辐射力,向公益要亲和力”的办报主张进一步彰显,报纸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拉动了报纸发行量和经济效益的快速上升,去年的广告经营收入达到1.5亿元,创历史新高两年多来,日均发行量净增15万份,目前发行量已近80万份今年广告收入预计可达2.5亿元,实现利润4000万元2004年6月2日,在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的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上,武汉晚报排名世界第87位,是上升最快的中国纸质媒体同时,以年轻采编人员为主的骨干队伍迅速成长,活力十足,人心稳定,为武汉晚报广告刊例报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记者黄峰跑房地产线多年,做出了一些有影响的报道以他为主打的《黄峰淘房》去年10月开栏,即以对行业和市场的权威性报道见长,发表了《武汉出现“炒楼一族”》、《“霸王合同”让购房进退两难》等一批有影响的报道,使《黄峰淘房》很快成为老百姓买房卖房时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字号 大

猪贩拉猪险象环生

记者成名之后,如何放大并持续这种名记者效应,武汉晚报投下了第一颗棋1999年5月17日,武汉晚报上首次出现了“范春歌工作室”的报花,并鲜明提出“探索世界、关注民生”的口号,张扬新闻报道的人文色彩,这正是范春歌报道中最打动读者的地方

热点新闻榜

特色专栏与发行、广告通过武汉晚报官网活动对接,一石多鸟今年春运期间,《扶助行动》专栏开展了“送800寒门学子回家过年”的公益活动,发行部顺势将报纸卖上了长途汽车,火车零售也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武汉至成都、温州、连云港、北京、上海、青岛、广州、包头、乌鲁木齐等地的列车上都有了《武汉晚报》的身影

“变身”不仅是读者群的合拢,报纸面貌的变化,而且触发了武汉晚报人力资源的深层次变革过去的《武汉晚报》93名采编人员中,六成以上拥有中高级职称,大部分年龄在35岁以上,经验虽很丰富,但活力却不足而《今日快报》151名采编人员九成在30岁以下,平均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有中级以上职称,虽然生气盎然,却有些稚嫩两个编辑部的采编力量在大会师中大调整,武汉晚报的采编队伍前所未有的年轻武汉晚报订报电话,前所未有的强大

年轻化,其实不只是放在武汉晚报面前的命题,也是全国晚报都面临的铅字鸿沟检视武汉晚报实现从“变身”到“强身”的转换,首要问题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2001年10月8日,晨曦微露,武汉三镇花花绿绿的报摊上,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武汉晚报》分外醒目,武汉晚报记者、编辑手舞着红底黄字报头的报纸,大声叫卖:“卖报,卖报,新改版的《武汉晚报》”《武汉晚报》《今日快报》两报合一从这天开始,步入了“两报铸一报”的特殊发展之路

武汉晚报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母子报合一,借子报之壳改造母报,改变武汉晚报历史形成的“准机关报”形象,放下架子走向市场,使武汉晚报冲出市场的重围

来源:中记传媒网

双赢之一:构筑竞争壁垒 拓展独武汉晚报报电子版家资源

今年9月1日,正是《武汉晚报》复刊20周年的日子,对于武汉晚报而言,它的意义不在于今年力求年入2.5亿的高速复苏,而在于以一个年轻的心迎接一个新的起点

“要办一张年轻人喜爱的报纸,必须依靠年轻人年轻是学不来的,年轻是年轻人的专利”围绕着如何将年轻记者、编辑的特点与报纸的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身”运动就这样步步为营地在武汉晚报稳步展开

镜像:日本教育网科技网

1999年3月,武汉晚报为了收复失地,面向市场推出全新子报《今日快报》《今日快报》在报纸型态上以市民报形象示人,成为晚报此后重点培育的市场竞争主体到2001年,这张还很稚嫩的报纸在经营上虽然已能够持平甚至小有盈余,但对于当时的武汉晚报社这条大船而言,无异于杯水车武汉晚报广告电话

现在的武汉晚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小鬼当家”,二十多岁的年轻编辑记者成了晚报的编采主力

今年奥运会期间,武汉晚报《陈开开讲》主持人陈开赴雅典采访,发行部以此为题,将新的宣传海报一夜间都贴上了各个报摊,从零售终端上强力促销;广告部把奥运版面拿出去招商,不少客商闻讯前来高价买断该专栏,广告部因此大赚一笔

这30余个专栏和专版,或以一个知名记者(编辑)担任主持人或撰稿人,或以一名记者作为核心主打,选配几个记者协同作战,个性专栏和专版涵盖了新闻性与服务性、访谈性、言论性、故事性、公益性、情感性等方方面面,构筑成立体、多彩的版面格局近三年来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一战略的武汉晚报总编辑何建新说,“有个性,有特点,有武汉晚报阅读责任感,有能力是我们选择主持人的标准,目的就是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将之放大,使其个性魅力聚合为报纸的魅力”

21世纪初,全国诸多媒体都在新一轮的洗牌中寻找出路,其中不乏如武汉晚报一样,逆大报办子报的报业潮流进行各种形式的合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的报纸“一合就好”,而“两报合一”3年的武汉晚报却继续保持强势,高速发展

方向:完善推进 良性互动

现任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时任武汉晚报总编辑的潘堂林在一篇总结当年这场生死变革的论文中这样记载着:快报有市场,但效益差;晚报有影响,但市场在萎缩武汉晚报面对公费报刊市场的逐年萎缩,如何走自费读者市场,办成受普通市民欢迎、舆论引导有力、主导报摊市场的报纸,是武汉晚报广告报价一道紧急的课题;与子报今日快报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媒体功能等方面基本处在一个相同的层面上,如何避免母子报的同质化内部竞争,也是一道难题

其实,让年轻记者冒尖,利用名记者的知名度做出独家新闻品牌,武汉晚报已有成功的先例武汉晚报资深记者、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范春歌,以远行采访著称1989年,当时只有29岁的她曾骑单车穿越中国西部,1994年,她只身中国陆疆万里大扫描,1998年,又赴南极中国长城考察站采访每次远行采访期间,报社都会开专栏,大量刊发范春歌从行程中发回的报道,而这些报道往往构成读者的阅读期待

老 愚

此次合并至今仍被报界认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晚报断臂自救行动,是一次市场配置资源的创新行为

风雨兼程二武汉晚报广告代理十年

人民网>>传媒>>传媒视点>>传媒视点

今春仍有大范围散发可能 中国政府积极防控禽流感

25年冒死拍摄火山

竞争中保持强势

两报合并以后,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范春歌工作室效应能否引爆一场更大的“造星”运动于是,一个持续“强身”的战略开始酝酿:发挥年轻记者编辑的个性,给他们一个生气盎然活动舞台,创立众多的个性品牌,打造报纸的,实现报纸的可持续发展

曾与一位企业家聊天时,他说自己不喜欢《韦尔奇自传》,也不喜欢《定位》,最欣赏的却是但丁的《神曲》“一个伟大的人或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始于地狱的灾难,而终于天堂的幸福我们中的大多数都身处炼狱,为奔赴天国而努力”武汉晚报亦是如此自从2001年两报合一晚报壮士断臂之后,便武汉晚报热线电话开始了漫长的炼狱之旅便如但丁的那句名言:“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用《自力说天》主持人陈自力的话说,个人与栏目生死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总有一种无形的动力驱动着自己想方设法耕耘好“责任田”

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子同样,这个城市在中国报业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武汉是我党报刊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第一本刊物《群众》和第一张大型日报《新华日报》都创刊于武汉近20年的武汉报业,因为中国社会变革而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

新闻竞争的内核是人才的竞争武汉晚报力推“双品牌”,下大力气包装栏目和主持人,提高了记者编辑的社会知名度,让年轻人找准方向,武汉晚报广告收入脱颖而出同时,栏目与人相捆绑,使采编人员从吃“大锅饭”走向“责任制”,主持人对栏目的策划、生产、效果全程负责,压力大,责任重,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砺炼

一张老报纸如何让年轻人脱颖而出,调动两报合并后陡然扩军的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当时亟待破解的难题

探索,联想,拓展,“双品牌”带来无限创意空间武汉晚报以“双品牌”战略为触媒,逐步推进新闻与广告、发行、活动的多方联动

...更多

...更多

在林林种种的报纸中,武汉晚报走过了曲折的发展之路1961年5月1日创刊的《武汉晚报》最初是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武汉晚报在它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浓厚的“机关报情结”1984年9月1日复刊时,武汉晚报的定位是中共武汉市委武汉晚报广告电话机关报长江日报的延伸和补充1992年8月从长江日报社分离出来独立建制后,作为中共武汉市委主管主办的一张非机关报晚报,武汉晚报走上与机关报竞争发展的道路既具有晚报特色又有准机关报色彩的武汉晚报,在上世纪90年代的特殊年份获得超常规发展,年广告额几年间由300多万元增长到8000多万元就在全国非机关报类晚报因比机关报贴近读者而在报业市场上占尽风光之时,都市报异军突起,大潮般涌向中国大地,迅速打破了旧有的报业格局新起的都市报信息短平快,报道更泼辣,风格更适合都市普通市民口味,武汉晚报长期以来以准机关报的型态出现在市民面前,当时尤以亲和力上有欠缺,当竞争对手一步步靠拢武汉的同时,武汉晚报一步步地退让了阵地,远离了市场

联动:品牌为武汉晚报报电子版媒 多头共舞

武汉晚报此举首开以记者个人名字命名工作室的先河,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报社为范春歌选配了两名优秀记者作助手,采写的稿件中,有舆论监督的力作,有对城市边缘人的关注,有对社会冰点的剖析2000年,范春歌重走郑和路,采访亚非十八国,让工作室更是声名大振5年来,10余名记者先后在“范春歌工作室”工作,他们在范春歌的带领下,撰稿数百篇,作品屡获全国、省市新闻奖不少记者从这里出发,也成为名记者或专栏主持人这里,成了人才和专栏的孵化器

合并碰出新思维

盘点近几年武汉晚报发表的一批有影响的独家报道,其中很多就是读者向特色专栏报的料源源不断的新线索拓展着报纸的视野和张力

在今年4月《武汉晚报》全新改扩版之际,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党武汉晚报广告部电话委书记、董事长熊伟表达了集团支持晚报发展的坚强决心,并把《范春歌工作室》、《胡俊视点》、《扶助行动》等重点品牌栏目纳入集团目标管理项目,进行重点考核4月12日,武汉市委宣传部组织全市阅评专家在武汉晚报召开专题研讨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述传对“双品牌”战略给予肯定,认为这对媒体的专栏建设是一个破题之举

差异就是市场,个性显现魅力报纸在大众化的新闻上拼抢激烈,克隆,复制,同质,成为办报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各家报纸都在寻找独特看家招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市场 武汉晚报从中尝到了个性化竞争的甜头

...更多

壮士断腕需要勇气面对严酷的事实,晚报和快报员工在羞愤中举行了新武汉晚报的誓师大会,他们胸怀破釜武汉晚报广告代理沉舟,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情,期望通过两报合一“变身”获得新生; 他们承受分娩前的阵痛,希望能通过发愤努力在绝地中重返坦途


北京哪里有牛皮癣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牛皮癣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examw.net/bznr/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